Monthly Archives: 9月 2014

狮城烟霾再现

haze-500

今早(18/9/2014)经过市区附近,发现烟霾情况明显。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PM2.5大约在100点左右。属于当局所谓的不健康水平。在这里提醒朋友,世界卫生组织PM2.5的健康水平是15或以下。平时本地的数值已经超标,现在可以说是过度超标。希望大家减少外出,及外出时带N95或以上的口罩。本地三个小时的PSI其实指的就是PM2.5的数值!

dust-detector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午回到办公室,开了三台空气净化机,一台负离子产生器。室内的PM2.5开始从21,下降到现在的14的水平。

这次的烟霾来袭的不同点是,没有很强烈的烧焦味,所以,会让人误以为安全及不严重。可是看不到和嗅不出的反而危险多了:

看得到的,比较不危险,看不到的更加危险。

PM2.5 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

pm2.5tolung

PM2.5以下的细颗粒物,上呼吸道挡不住,它们可以顺利下行,进入细支气管、肺泡。我们的呼吸系统像植物的根系,自上而下,气管分出支气管,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,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,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。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,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,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。

PM2.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的无机的分子,是致病之源。PM2.5和细菌一般大小。

PM2.5进入血液,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是细菌,也立刻过来把它吞下。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,细菌是有生命的,是巨噬细胞的食物。可是,PM2.5是无生命的,巨噬细胞吞了它,如同老虎吞下了石头,最终被噎死,那么我们的免疫力就下降了。

不仅如此,被噎死的巨噬细胞,还会释放出一种物质,这种物质可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。可见,PM2.5比细菌更致病。进入血液的PM2.5越多,我们就越容易生病。

PM2.5会引发:

1、呼吸道阻塞或炎症。呼吸系统的深处,是一个敏感的环境,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,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。

2、致病微生物、多环芳烃、油烟等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。细颗粒物由于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,所以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、病毒,也能够“搭顺风车”,深入呼吸系统造成感染。

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,诱发血栓的形成。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,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,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,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。

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,城市的空气悬浮粒子所含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。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。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,我们接触致癌物——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。

3、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

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,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,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。

波希米亚北部的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.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,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。

更多的研究发现,空气悬浮物浓度与围产儿、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,低出生体重、宫内发育迟缓(IURG),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。

4PM2.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

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.5,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(A549)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。

在这个实验中,以25、50、100、200μg/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,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,PM2.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。

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,2004年至2006年间,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.5日均浓度增加时,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,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。

“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,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,PM2.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,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%,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。”

联合国卫生组织把健康的PM2.5定在10到15之间。而本地,听众朋友可以到环境部网站观察本地的PM2.5指数的波动。平时PM2.5指数都高于30。

这些数值是在不同地区,也就是东南西北和中部采集到的样本就算出来的平均数。对一般家庭来说,有关PM2.5指数,有可能更高。这是因为家中的污染,通风程度,是否刚刚装修和油漆,是否接近建筑工地,是否接近马路,是否接近污染的工业附近,是否用高温(煎炸)煮食等都会影响到PM2.5指数。